現如今,新能源汽車起火不再是“大新聞”,但...轉彎壓上石頭就燃了,屬實少見。
近日,在浙江紹興嵊州市剡湖街道,一輛小鵬汽車行駛中發生冒煙起火,在網絡上引發大量關注。
當時路口監控視頻記錄了全過程。從視頻來看,整輛小鵬汽車都被大火包圍,底盤不斷有火苗冒出,車輛周邊冒出大量濃煙。
在車冒煙后,司機很快下車用滅火器嘗試搶救,后面也有路人一起幫忙使用滅火器滅火,但都能未控制住火勢。后面還是消防員趕到現場,將火勢撲滅,現場未有人員傷亡。
但車子就比較慘,從視頻來看,被撲滅后的車輛尾部受損嚴重,幾乎已被燒得只剩鐵架。
好好的車,開著開著就燒沒了,別說車主,旁觀者也坐不住了,紛紛吐槽其安全性太低。
那么,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該車起火呢?
經過了解,這輛小鵬汽車起火原因系車輛轉彎時撞到石頭,底盤的電池受到外力撞擊,導致熱失控起火。
事故發生后,小鵬也出來回應稱,經公司人員初步調查,車輛外觀狀況良好,電池箱底部有明顯嚴重的磕碰,導致電池嚴重損壞,初步判定為事故原因。在“官方蓋戳”下,這次因電池造成車輛起火,算是板上釘釘的事了。
但話說回來,仔細觀察視頻可以發現,這輛小鵬汽車在轉彎時的速度并不快,并且石頭不是那種大石墩,而是路邊稍微大點的石塊,但仍然導致了這輛汽車電池起火。
雖然近些年電動汽車著火事件屢見不鮮,但撞個小石頭就燒了,也著實讓不少網友感到無語,甚至有網友直言,這下小鵬的車誰還敢買?
還有網友調侃稱:“做起實驗,一個個的電池上刀山下火海都不怕,到實際中碰一下就著火”。
其實不怪大伙吐槽,畢竟電池起火這件事,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在小鵬汽車身上。就在上個月,浙江衢州,一輛小鵬汽車在行駛途中,前輪胎壓到一塊石頭,石頭彈起,撞到汽車底盤,隨后車輛提示電池過熱,車主下車查看時車輛后部開始冒大量白煙,大約一分鐘左右車輛開始向外噴火。
所幸消防及時到達將火撲滅,無人員傷亡。經消防認定,起火原因為電池受到外力撞擊,導致熱失控發生火災。
眾所周知,目前國內大部分新能源汽車的電池,都安裝在車輛底盤上,而一些電池防護不到位的車,則會出現一碰就著火的情況。
其實再往前看,今年6月、7月也接連有小鵬P7被曝出過起火事故,并且多與底盤磕碰有關。這一件件事件都反映出,在汽車起火時,碰撞是誘因,主因仍然是電池。
盡管近來新能源車的安全技術與水準不斷攀升,但新能源車的安全問題仍然存在短板,而這是由其動力電池的特性所決定的。
對于新能源汽車而言,電池是最重要的部件,但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,極易導致車輛起火甚至爆炸。
說起來,此前包括比亞迪、特斯拉、廣汽埃安、嵐圖等多個汽車品牌,都曾被曝出過起火事件。這些事故大多發生在充電時,少部分為碰撞、自燃起火爆炸,而所有事故中又以鋰電池居多。
準確來說,目前鋰電池主要有兩種,一種是三元鋰,一種是磷酸鐵鋰,其中三元鋰電池的燃點要比磷酸鋰電池更低,更容易起火爆炸。
圖片來源網絡?不同電池的針刺測試結果對比▲
進一步來看,三元鋰電池自燃溫度為200℃,磷酸鋰電池的自燃溫度為500-800℃,顯然三元鋰電池的自燃溫度更低。所以,如果因為出現撞擊或者是其他意外情況導致電池組溫度升高,那么三元鋰電池會比磷酸鋰電池更快自燃。
除了自燃溫度因素,還有自身材料的關系。三元鋰材料的化學反映更劇烈,會釋放氧分子,在高溫作用下電解液迅速燃燒,發生連鎖反應。說人話就是,三元鋰材料比磷酸鐵鋰材料更容易著火。但這里要強調一下,我們僅僅說的是材料,而不是已經成為成品的電池。
“不怕死的可以使用三元材料鋰電池”,這話來自一位網友。
雖然言論有點過激,但也不假,三元鋰電池確實起火性更高,并且其在起火后,還不容易撲滅。
準確來說,這跟電池品類無關,而是與汽車電池組的構造原理有關,其通常是由一組組的電芯構成,每組電芯之間是獨立分隔開的,當某一組電池起火燃燒后,會產生上千度的高溫,此時周圍電芯會很容易被連帶引燃,最終出現一燒二、二燒三的連鎖反應,這種現象就叫做“熱失控”。
在此情況下,傳統干粉滅火器由于不能快速降溫,所以沒法有效阻止“熱失控”,只有使用大量的水對電池組進行持續不斷地降溫,才有一定概率能避免其它電芯被連帶點燃。所以這也是為什么,這次小鵬汽車起火后,即使群眾很快用上滅火器,但也無濟于事,最后只能求助消防。
而為了減少電池熱失控情況的發生,這兩年新能源汽車陣營流行一種新操作—“鎖電”。簡單來說,就是把電池的電量給鎖住,從而限制電池的充電量以及用電量,以達到車企所說的“提升車輛安全性”。
但問題在于,通過鎖電來降低電池熱失控,也只是權宜之計。要知道在電池容量不變的情況下,鎖電越多,電池安全系數就越高,使用壽命越長,但同樣的車子的最大續航里程也會縮短,動力表現也會有所下降。
圖片來源網絡?因鎖電,國外車主將特斯拉告上法庭▲
所以,之前像特斯拉、廣汽埃安AION S以及威馬、小鵬等,都曾被投訴過“鎖電”。甚至有網友直言,通過鎖電來提升車輛安全性,有種你做了一件有違誠信的事,為了不給自己造成損害,就用另一件有違誠信的事兒來掩蓋,結果成了連環套。
說了這么多,小鵬汽車作為當前新能源造車新勢力代表,在國內市場擁有一定認知度,而頻繁的起火事件,必然會對品牌形象造成一定沖擊。當然不止小鵬,很多新能源汽車都有這個“毛病”。
尤其在2022年之前,三元系動力電池占據了大部分的裝車量。而現在因為三元系熱穩定差,目前國內的動力電池裝車量已經大幅偏向磷酸鐵鋰。從今年5月動力電池月度數據分析看,1月—5月,三元鋰電池累計產量為81.9GWh,占總產量35.1%;磷酸鐵鋰電池累計產量151.3GWh,占總產量64.8%。后者高速增長,清晰地反映了車型需求的替代趨勢。
數據來源: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▲
但即便是電池更新換代,在很多網友看來,純電車型的安全性依然是個大問題,自己看了汽車起火事故后,放棄購買新能源汽車了。
安全重于泰山,雖然汽車起火還算是小概率事件,但車主要引起重視,萬一突發起火后,車內人員應該第一時間撤離車輛,及時報警求助,不建議擅自前去滅火,以免發生次生傷害。當然,車內也要備好安全錘、滅火器等設備,以防萬一。